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大概是2002年吧!那個年代大家都還在用菲林相機,當時我只是一名攝影初學者,而我所用的就是簡單但性能良好的CANON EOS 300 (24 – 85mm ZOOM鏡),它亦是我人生中擁有的第一台相機。 大學畢業後我跑了去當”空中少爺”,當然我絕對不會浪費這個大好機會來到處拍攝美麗的照片!其間我用一年時間跑遍全球53個城市,拍了將近70卷膠卷,共2000多張照片)。(這裡只Post了20多張,可到我的Flickr 看那一年全部精選的400張照片) 現在回想起來,那真是美好的時光!每當我翻看那些照片,儘管當年我的拍攝眼光還是很幼嫩,但事實上,這53個城市已經提供了不少美麗的景色,也造就了很多漂亮的照片。 在旅程的前半段,我拍了很多不同的“風景照”(主要是建築物和自然環境),由於菲林的低光表現偏差加上ZOOM鏡的光圈偏小,因此那大多數是日光照片。一般來說,我比較常用ISO 200或400,配合我的24mm焦段。當時的拍攝心態是: “每當看見漂亮的地方或去到感覺良好的地方,便想拿起相機去拍。但其實用這種心態去拍照,未必能拍到好照片” 例如感覺良好的海濱,拍出來也只是一片空白。。。眼看漂亮的室內,也可以怎也找不到良好的拍攝角度。眼看漂亮或感覺良好的地方不一定都是優秀的拍攝地點。眼看到的,其實不同相機看到的。 然後,我開始更關心構圖, 再然後,我開始更注意顏色, 嗯嗯, 似乎還是不夠呢! 然後再然後,我開始更著重光線, 咦, 似乎開始明白了.。。。

我們對於相片有一定要求,但凡錯誤對焦、過度曝光或曝光不足、背光、影像粗糙、色調改變或沒有完全捕捉拍攝對象的,很多時也會視為「失敗作」,馬上被永久刪除。 但你可曾試過在按下刪除鍵前的最後一刻回心轉意?你是不是也覺得它雖然不完美,但其實也很不錯?我就經常遇上這情況。久而久之,我存下了不少不捨得刪掉的「失敗作」,更在它們當中找到了共通點。就讓我分享一下我的發現。 我們神奇的腦袋,讓我們在模糊中看得見清晰。 有時候,我會發現有一些焦點模糊(俗稱”out-fo”)的相片其實很有趣,通常是因為我在朦朧中仍也可見相中人的表情和動態。 我們的大腦在每天的生活中磨練,只需一瞥就能從看穿面孔背後的故事,那怕只是咀角的些微牽動、面頰上的一抹紅霞,或是眼角滲出的一絲倦意。若說福爾摩斯觀人於微,其實我們人人也是福爾摩斯,因為我們都有這本領。 所以我們從一張焦點模糊的相片也能看出表情,甚至會被它所表達的情感懾住。 一個無意的動作和表情,甚或一股氣息,都可能抹走錯誤! 這就是這些相片的奇妙之處。這裡的幾幅相片示範了如何在「錯誤」中透視出美麗,它們在一般的攝影常規中或會被評為劣作,但你會在那尋常的框格中看出不平凡的美麗。 在以下這些相片中,你不能清晰地看見被拍的對象,但它所帶出的情感和氣氛卻準確而且濃厚。     還有下面這幅──利用凝在窗上的雨點營造出的「散景」效果,相片中沒有任何焦點,甚至要花上一點時間才能辨別出相中的事物。然而觀賞者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錯誤,反而能從抽象的影像和濃豔的顏色中找到一些感覺。而實際上,你會漸漸看到相中的電車、迎面而來的交通、霓虹招牌、雨中的倒影等等。「模糊」將一切融和在一起。 你或是會問,如果同樣的一張照片,景象人物都在焦距之內,那會是一幅更出色的作品嗎?我認為,那應該由你去判斷。 但以我觀察所得,在那些清晰準確的照片中,我們不會找到這些相片中的即興和隨性的感覺。正因為不清不楚,它們為觀賞者提供了神秘感和想像空間。在Lomography的社群中,這些移動中或是蓄勢待發的影像都廣被接受,甚至追捧。 你會從一個新的角色去欣賞這些「失敗作」嗎?你會把它們好好收藏,還是狠狠刪除呢?純粹個人選擇,悉隨尊便。 — 英譯中: Sunli 原文:Kwai Bun 桂濱 @ http://kwaibun.asia/index.php/secret-great-bad-photos/ 我的攝影博客 : www.KwaiBun.asia  關於我: Flickr | Facebook | FacebookPage | LinkedIn | Google+ | Twitter| Instagram | 500px |  

  This set try to utilize lots of concepts we discussed earlier and put it into experimentation: absurdity, symmetry, making fun of yourself, your body, manipulating scale of objects, perspective, destroying form, direction of gravity, creating ambiguity, confusing viewers, re-inventing symbols, etc. The closest concept I can attribute my work here is “Surrealism”, “Abstract Photography”. However, I can’t find anything similar enough and I hope my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se will take it even further and unique. To elaborate on this more soon!  

Symmetry is an old and digital technique that not all will recognize as “Photography”. There might be too many attempts to focus on the “effect” itself, producing meaningless mirror effect, but not focusing on manipulating the basic photographic or visual elements. I say we shouldn’t be limited, at least not as in “creative photography”. As you see in this series of symmetrical photographs, I try to manipulate the perspective, destroy the direction of gravity, and alters the form and tonality to achieve surrealistic pictures. Something that provoke your…

Flickr album for more photos here. 香港的菜市場是一個很好的攝影地方,以下不是一個正式的比較,但你可以概覽五款不同類型的相機拍攝同一樣的主題﹣“香港街市”: 富士X-T1 (56/f1.2),適馬DP2M,理光GR+ VSCO Superia-100,奧林巴斯OM-10 (50/f1.8)/ LOMO Slide 200,LOMO La Sardina (ISO1600菲林/膠片),iPhone5S+ VSCO Cam 如果你從來沒有嘗試過拍攝香港的菜市場,也許會覺得有一點挑戰及難度: 首先,香港的菜市場一般光度比較暗;其次,那裡會有很多人在你面前快速及混亂地走動,因此主題/主角很容易被一堆人群的背部阻擋著。還有,由於中國傳統文化, 菜市場內的人們一般是不易接被陌生人拍攝的。 但當你從不同的相機/菲林/鏡頭下,攝出一些不同性質的照片, 那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